学习传统文化先搞清楚四书五经
四书”就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其中的《论语》和《孟子》是单行本。《大学》是《小戴礼记》的第四十二篇。《中庸》是《小戴礼记》的第三十一篇。南宋大儒朱熹把他们汇集成册,元朝天佑年之后,“四书”开始成为中国的学子的必读之书。
“四书五经”,是中华国学的基础经典。
一般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和《中庸》这四本书。
南宋大儒朱熹。为了使大家更加便捷学习儒家经典。便根据自己所创的理学学术理论,将传统的儒家十三经,进行了进一步整理。
他先把《论语》拿出来,作为单行的一本经
又把《孟子》拿出来,作为单行的一本经
又在《小戴礼记》拿出来第“三十一篇”是《中庸》
拿出了第“四十二篇”,这是《大学》
合起来,称为“四书”
这四本书,朱熹又给他排了个序
第一本叫大学
学《大学》是要培养一个人的规模
就是自己的志向
学《论语》
是要学好为政、为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
包括“中庸”之道
学《孟子》是要“观其发愿”,看一个人的志向,一个人的胸怀,看一个人的格局
《孟子》里面讲过好多的这种“吾善养吾浩然之气”等等的,包括大丈夫的这种叙述
最后一本是《中庸》
朱熹说是“儒家心法”
《中庸》里面讲的内容,基本上就是
凡做成一件事情,必须从细小开始,从微小开始,从看不见开始,从一点一滴做积累。
“中庸”的终极目标是让人成为圣人
他和咱们一般说的“中庸之道”是不太一样的
这四本书,在朱熹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成为经典
而且他还因为这四本书的这种做法,引起了当时的人们的诽议
还因此丢了官职
在元“天佑”年间
这四本书,就被作为了开科考试的必考之书
也就是类似我们今天的高考必考
天下的士人,你要想考取功名做官
必须以“四书”为基础,为“基本读物”
为基本的考试内容,在里面找一些内容来做文章
所以这个“五经”“十三经”就慢慢的不太有人读了
除非你想提升自己的学养,丰富自己的学识
了解更多的历史内容,那么你去学“十三经
大部分的人已经走上了学“四书”的道路
这个现象一直持续到一九零五年废科举
废科举之前“四书”一直是作为中国人科举考试的必考之书
“四书”也就因此深深的烙入到国人的血脉当中
地址:西安市未央区太华北路甲字88号大明宫中央广场1幢2单元
传真:029-83227488
邮箱:916903812@qq.com
网址:www.qianshengkj.com